人民卫生出版社在世界卫生日活动期间,医学图书的销售量达到100余万码洋,而科普类图书则占到了40%左右。人们对医卫科普类书籍的热情,一下子如同聚光灯般将这类图书推到了前台。
医卫科普图书是众多医学类出版物中的一种,与医学专著共同构建起医学图书的大厦,主要指的是读者自我诊断、自我治疗、妇幼保健、家庭医用大全、药膳药粥等方面的书籍。80年代,这类图书已经在市场上出现,但是,却在近一两年的时间里突然大红大紫。
究其原因,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是其迅速发展的大背景。人们在温饱得到满足之后必然要求提高生活质量,必然产生追求高品质生活的愿望。普通人中间广泛产生了了解自己健康状况,了解疾病的预防与治疗方法的需要。
而公费医疗制度改革刚引爆了市场。人们不在动辄进医院无限制的看病开药,小病不需要看医生,自己就可以治疗;各地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的药房也给患者自我诊治提供了便利条件。目前,在上海、深圳等地的一些大药店里,自我诊治、家庭保健大全类的图书已经开始上柜销售,一本新颖、全面的家庭卫生大全类图书等于一位长住家中的大夫,成本低廉而且可随时使用,医卫科普图书迅速走进了各大中小城市人们的家庭。
据记者在北京西单图书大厦了解到的情况表明,最受读者欢迎的是妇幼保健类图书,婴幼儿保健知识最受青年夫妇和老年朋友的重视,如《妈妈宝宝护理大全》等。其次是家庭常见病的一些针对性读物。由于中国是肝炎高发区,老年人中患高血压、糖尿病的人的日渐增多,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的《独特治病绝招》、科技文献出版社的《老年保健500问》都十分畅销。家庭保健、自我诊治类的书籍虽然针对性不强,但由于其包罗万象,实用性强,连续出版几十年依然畅销不衰。例如,人民卫生出版社的《家庭保健大全》已经出到第三版了,仍然受到一致好评。
但是,读者对医卫科普类图书也有很多不满,主要因为选题相同、内容相似的图书太多,有的书甚至只有名称不同内容基本都一样,读者难以选择。在海淀图书城新华书店,一位刘女士手拿一本科技文献出版社的大众识病手册和一本航空工业出版社的各类疾病手册大为犯难。
据记者了解,全国只有12家医药卫生类专业出版社,但却有200多家出版社在策划出版医卫科普类图书。其中,如广东旅游出版社还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许多出版社连医学编辑都不具备,医卫科普选题也在上,这就必然造成市场的混乱,鱼龙混杂。出版者们都瞄准了中国市场人口众多,需求量大的巨大潜力,但散漫、不负责任的制造低劣出版物的行为则会自己破坏自己的生存空间。
读者对医卫科普类图书了解的渠道也非常有限。一般的社科文艺类图书,由于其知识背景,名人效应,其读者群是相对有倾向性的。但医卫科普图书针对的都是非专业人士,普通读者,人们很难从报纸,电视,广播上听到看到对这类图书的介绍和评价,因而在选择适合自己需要的书籍时时常是十分盲目的。据西单图书大厦的史小姐介绍,自从接力出版社在电视上做过广告之后,很多读者直奔《新一代妈妈、宝宝护理大全》而来,中国人口出版社与科文出版公司合作的《家庭医疗百科》在北京广播电台做过宣传之后,销售量也直线上升。在广大读者和为数不少的医卫科普出版物之间,急需建立起沟通的途径。
尽管时下医卫科普图书出版和市场销售都较热,但在一些人眼里,相对于那些高水平、成系统的医学专著,医卫科普图书仍免不了被戴上“下里巴人”的帽子。而且,纵观品目繁多的医卫科普书籍,真正具有科学性、思想性、可读性的优秀科普著作并不多见;真正写好,出好科普图书也并非易事。医卫科普书籍仍十分具备向纵深发展的潜力。